全产业链白名单时代来临,直面“精准补贴”:
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

1、电子信息司《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监管锂电全产业链,以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双管齐下力促行业并购整合,有望实现“全产业链白名单”;
2、动力电池编码规则即将出台,唯一身份标识下“整车-电池组-电池-电池材料”将实现一一对应,“精准补贴”成为可能;
3、该白名单为“享受行业扶持政策”前置条件,政策推行更具可执行性。
1、平安观点

工信部连续发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监管,双政策监管下行业门槛显著提高,政策主导下动力电池产业链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高,行业领先者将率先受益。
建议关注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中,产品品质和产能规模均处行业前列,有望率先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的龙头企业。
建议关注:
率先实现622材料动力化应用的正极材料领先者当升科技,
全球锂电池综合材料龙头杉杉股份,
持续外延并购以整合优质渠道和先进技术的鹏辉能源,
坚定执行大客户路线的动力电池巨头国轩高科,
产能规模居前有望率先达标的坚瑞沃能,等。
2、政策解析
2015年09月06日,工信部公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该文件指出“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除满足本规范条件要求外,还需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且“不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及项目,相关产品航空及物流运输、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不予支持”。
该规范条件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确定补贴对象的重要参考文件之一,将直接影响整车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选择。考虑到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双政策监管要求,已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四批合规目录的企业,仍需面临《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检测挑战。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对比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汽车动力电池企业需同时满足《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因此双目录将成为未来动力电池企业标配。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电池企业要求在性能指标、相关检测精度方面进行了细化;《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则基于国家标准对电池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产品检测方式进行规范,并突出了产能规模要求。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全文对比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