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半月之行,对美国卡车有些感性认识,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长头、大吨位、牵引车是美国卡车的主流
1、 首先,美国卡车基本都是长头的,看着很帅,很威风。
美国卡车主要是长头,而中国和欧洲等地基本是平头卡车,这跟法规有关。美国的技术法规对车厢总长有限制,而中国和欧洲的法规是对车的总长有限制。在车头长度不影响装货数量的前提下,长头卡车省油和安全的优势就更加凸显,因此,在限制车厢长度的法规体系下,美国的卡车用户更倾向于选择长头车。
下面发些照片给大家看。
2、 其次,美国的卡车以重卡为主,即使是在大城市,看到的卡车也是以长头重卡为主。中卡比较少见,轻卡就少而又少。
在美国的很多地区,无论是高速公路、大城市的闹市区还是镇上的马路,随处可见重型卡车。从笔者直观的感觉来看,美国中型卡车不如中国多,轻卡更是难觅其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一点应该与美国的运输效率和生活方式有关。
先说运输效率。美国对于货物配送的精确计算,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可以把来自不同地方和去往不同目的地的货物或旅客,精确计算并搭载,直到完全满足车的装载能力。这与美国企业的计划性以及很高的管理技能有关。显然,重卡的运输成本摊到吨公里一定低于中卡和轻卡,所以,在可以保证满载的前提下,物流公司一定会选择重卡,而不是中轻卡。
另外,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也让“准确计算”和“事先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美国人吃饭比较单调,早饭吃什么,正餐吃什么,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家,花样都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的商品在美国的售价非常便宜,而在中国做不到。原因就是沃尔玛能够精确计算每个超市辐射地区和人群需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而在中国,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在中国,明天早饭或晚饭做什么饭,炒什么菜,要什么肉食,可能连主人自己都不清楚,更别说超市了。因此,在美国,沃尔玛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一个较长时间段(如一周)的超市进货量,确定好了,再一次性用重卡来配送。而中国的超市,基本都是用轻卡来配送。当然,中国的超市一般都在城市,城市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也不允许重卡行驶。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人喜欢变,缺乏计划性。很多事情都是即兴去做,有时即使有计划,计划也不如变化快,这也让精准配送难以实现。不过,笔者倒不认为变化快是什么缺点。中国人虽然多花了一些运费,但是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变化的偏好。有钱难买心头爱,自己过得开心就好。反正笔者在美国,对于乏善可陈的饮食非常深恶痛绝,并因此很快就开始怀念祖国(主要是美食)。
3、 美国的重卡以牵引车为主,载货车和工程车非常少见。
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清一色基本是拉着集装箱的牵引车。在城市或者镇上,也是如此。当然,城市中,专用车也是随处可见,比如消防车、市政车、垃圾车等等,但是,占据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工程车非常少见,另外,廉价的载货车也看不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美国工程车少,当然与工程建设少有关。美国现在的工程项目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建设速度之慢,让中国人肯定无法想象。比如,华盛顿DC附近的弗吉尼亚州(位置类似于北京的大兴或通州)的一个地铁站,从1999年就开始建,建了十几年,还在建,周围居民简直是望眼欲穿。刚开始建的时候,小孩子就在等,孩子都长大了,地铁站还没建好(开车天天经过,都看见正在建设的地铁站,周围遮挡起来,虽然看起来已经基本完工,但是还是影响着道路交通)。
当然,美国也有过建设快的时期,就在上世纪30年代,建设速度跟中国有得一拼。比如,纽约最为著名的帝国大厦,仅用了400多天就建成了当时世界的第一高楼(高381米)。
美国的工程少,而且建的慢,因此对于工程车的需求就少,街上的工程车自然也比较少。
说到美国的载货车少,也许跟美国对于车厢全封闭的要求,车辆本身的造价,以及行驶速度等有关。美国卡车要求全封闭,而且,很多企业无论车辆是自己的还是租来的,只要固定给企业用,企业就会在车厢外面绘制自己企业的宣传画。因为美国的重卡包括车厢都很漂亮,卡车也可以在闹市区行驶,因此卡车上的广告绝对是物有所值。正因为卡车除了运输,还有流动广告这样的功能,所以,美国的卡车一定要漂亮的、贵的。另外,从成本收益比来看,如果算上广告效应的话,那么贵点漂亮点的卡车也很合算。至于在中国高速路上随处可见的拉牛、拉猪和拉鸡等牲畜家禽的那种栏板车,笔者在美国没看到过。
不限行、大马力、价位高是美国重卡的特点
1、美国的重卡可以在大城市里的繁华街道跑,跟其他车几乎没有区别。不像中国,在大城市,卡车是不允许进城的,比如,北京五环内都不允许卡车行驶,也不允许柴油小客车上牌。
在美国的大部分马路,只要能看到小车跑的,基本就能看到卡车跑。无论是华盛顿的国会、政府部门门前,还是纽约的第五大道(时代广场旁边),笔者都看见了威风凛凛、拖着长长车厢的重卡跟小车同路行驶。
美国的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等城市比较塞车,还有这么多柴油车,而且,城市里也能看见不少烟囱在冒着滚滚的烟,但是,这里的空气却好的出奇。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这句小学常识课中学到的,大概在美国才是对的。
这点,可能与美国对卡车的严格排放有关。美国对于工厂、汽车等的排放要求以及管理远高于中国。因此,即使路上很多车,也不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当然,美国的油品质量也远高于中国,并且油价很便宜。美国的93号汽油(相当于中国97号),有的地方只有3.7美元一加仑(一加仑为4升,一美元为6.3人民币),算下来,美国的97号汽油一升才6块人民币。在美国,柴油比汽油贵些,大约要4美元出头(一加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另外,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没有大车只能走右侧车道这样的规定。在中国跑过高速的人都知道,中国很多卡车如果跑到了超车道上,那么后面的小车就会非常痛苦。因此,中国的很多高速公路都严禁大车在左侧车道行驶,而且路上还有很多摄像头监控。笔者在在河南境内跑高速时就发现,一路上都写着大货车要是占左侧车道就要罚款多少的字样。中美的这个区别可能来自于中国卡车的马力不够,车又超载。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卡车甚至可以经常超小车。
2、美国卡车的马力普遍都比较大,配置也好,但是很贵。
美国的加油站,有一份免费的报纸——《Truck Paper》可以取阅。这个杂志里面全部是各地买新车或者二手车的相关信息。
翻阅其中的卡车信息,可以发现,美国卡车最主流的发动机功率是400马力以上(整份报纸上百辆重卡,没有低于400马力以下),500马力随处可见,最高的有600马力。
在美国卡车上,有几样配置很常见,那就是发动机辅助制动、空气悬架、全铝合金轮胎等等。变速箱一般都是手动而不是自动的,会标明变速箱的挡位数和速比,有10速,13速,18速等等。
3、美国的卡车很贵,二手卡车也不便宜,但是很多二手卡车还能有10万公里的保修期。
在《Truck Paper》这份报纸里,最贵的卡车是15万美元,大部分在10~15万美元之间。
美国的二手卡车整体看起来挺贵的,10万美元的二手卡车是一个很普遍的价格。2008~2009年的在5-8万美元之间,2000年之前的在2万美元以下,新一些的车可以达到10万美元以上。
4、美国卡车以本国品牌为主,沃尔沃卡车也很常见。
美国的卡车品牌主要有纳威司达、彼特比尔特、马克、肯沃驰、卡特彼勒等,还有沃尔沃长品牌长头卡车也很普遍(应该是沃尔沃在美国的工厂生产的)。
我期待着,东风、解放、重汽、陕汽、欧曼等等中国品牌,有一天也能出现在美国的道路上。